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管理 > 学位授权点 > 正文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00104)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4-25
浏览:

病理学

1.学科点历史回顾

徐州医学院病理学教研组成立于1959年12月,1960年4月病理学教研组分为病理解剖学教研组和病理生理学教研组,1980年12月病理解剖学教研组更名为病理解剖学教研室。病理学科在周范、朱耀德、张人立、孔庆兖、柳红、刘慧等历任教研室主任的带领下不断强大。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于2003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立,为徐州医科大学重点学科,包括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两个专业。病理学专业以临床与实验病理学实验室为主要科研基地,2009年批准为徐州医科大学重点实验室,2010年被批准为徐州市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是我校高水平的基础科研平台,面向全校及附属医院的广大研究生和科研工作者开放。

2. 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本专业主要围绕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利用大量临床标本的组织芯片,现代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细胞工程和动物实验等技术手段,分析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并从中发现新的肿瘤标记物和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型靶向药物,推动该领域的科学探索,并为临床肿瘤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在此研究平台上,已形成了三个成熟的研究方向:肿瘤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研究 、肿瘤标记物研究和肿瘤靶向药物治疗研究。

3.学科带头人及团队介绍

学科带头人:刘慧,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徐医附院病理科主任,徐州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淋巴造血学组、分子学组等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病理医师分会副会长,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徐州市病理协会主任委员,徐州市病理质控中心主任。Appl Immunohistochem Mol Morphol杂志、Laboratory Investigation杂志、The Open Pathology Journal杂志审稿人,“中华病理学杂志”审稿专家。曾于美国M.D.Anderson癌症中心病理系及转化分子病理系访学4年,回国后推进科室技术进步与诊断水平的提高,带领科室同事共同创建了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牵头徐州市病理会诊中心工作,会诊范围辐射苏鲁豫皖等周边地区。承担或主要参与了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近5年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Blood,American Journal of Surgical Pathology,Frontiers in Oncology,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多篇,作为主编、副主编和编委编写教材4部。

学术带头人:裴冬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333工程”人才(第二层次)、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项、教育部课题资助项目2项、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课题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其中JCR二区以上杂志15篇。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和三等奖各1项、江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徐州市科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徐州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本专业现有研究人员20余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3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7人,讲师/主治医师12人,实验技术人员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7人,硕士学位的5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6人,已经形成一个在年龄、职称和学位等方面结构合理的朝气蓬勃。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强的学术梯队。

4. 学科科研情况

在科研上,本专业近5年承担科研项目21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厅级科研项目13项,可支配科研经费共计36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徐州市新技术引进奖2项,所带教的学生获得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6项,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7项。在外文杂志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8篇,其中SCI收录期刊64篇,国家核心期刊14篇。在教学上,主编专著2部、教材4部。获得省教学课题2项,省教学成果奖4项。

5. 学科科研平台实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实验室为徐州医学院和徐州市重点实验室,位于主校区科教楼A座三楼,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设备总值350余万元,拥有常规病理技术室、分子病理学室、激光显微切割室、组织芯片制作室、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室、细胞培养室、分子生物学室、图像分析室、荧光显微镜室以及动物实验室等设备先进的实验室;拥有全自动免疫组化仪、冰冻切片机、激光显微切割系统、组织芯片仪、荧光显微镜、实时荧光定量系统、全波长酶标仪等大型仪器设备,为各类相关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平台。

6. 学科人才培养情况

本专业带教《病理学进展及技术》课程,所带教学生主要覆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药理学、公共卫生学等硕士点。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亦注重基础与临床研究的紧密结合,培养新一代具有转化医学理念和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医疗人才。近年来,8人次获得江苏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奖,20余位研究生获得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

7. 学科社会服务

本专业从事徐医附院病理科诊疗工作以及尸体解剖等社会公共服务。另外,本专业所依托的病理学教研室是江苏省病理学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淮海经济区病理学组组长单位以及徐州市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始终引领着本地区病理专业的发展。

8.招生就业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专业自2003年以来共培养硕士研究生一百余名,就业率达100%,其中90%以上的毕业生进入医院工作。

病理生理学

1.学科点历史回顾

徐州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学科隶属于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于2003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立,现为徐州医科大学重点学科。

2.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学科依托徐州医科大学临床与实验病理学重点实验室,突出教学、科研、临床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围绕疾病发生机制展开研究,已形成了相对稳定和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包括(1)神经病理生理,(2)脏器病理生理。尤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学科带头人及团队介绍

病理生理学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现有研究人员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8人;硕士生导师4人。团队成员以中青年为主,毕业于武汉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青海大学、乔治亚医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普遍具有临床医学、病理生理学专业背景,40%以上成员有丰富的海外研修经历(哈佛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田纳西大学),是一支以年轻教师为主的、充满活力的科研团队。

学科负责人简介:李俐,女,1974年10月出生,博士,教授。现任徐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徐州医科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兼期刊部主任。研究领域: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课题、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各级科研基金项目。发表SCI论文多篇。

4.学科科研情况

近5年承担科研项目5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省厅级科研项目2项,可支配科研经费共计90余万元。发表高质量SCI论文十余篇。

5.学科科研平台实力

学科依托徐州医科大学临床与实验病理学重点实验室,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设备总值450余万元,拥有常规病理技术室、分子病理学室、激光显微切割室、组织芯片制作室、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室、细胞培养室、分子生物学室、图像分析室、荧光显微镜室以及动物实验室等设备先进的实验室;拥有全自动免疫组化仪、冰冻切片机、激光显微切割系统、组织芯片仪、荧光显微镜、实时荧光定量系统、全波长酶标仪等大型仪器设备,能够为各类相关研究提供良好的硬件平台。实验室科研条件良好,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在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基因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服务于临床;为临床正确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保证。

6.学科人才培养情况

本学科承担徐州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高级病理生理学》、硕士研究生《分子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授课任务。自2003年起具备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年均招收硕士研究生2人,近五年毕业研究生7人,就业率100%。此外,学科重视师资培养,鼓励科研团队成员参与学术交流/进修,团队有海外1年以上研修经历教师4人,占比40%;近五年师生累计参加学术会议12人次,会议报告1人次,获学术奖项4人次。

7.学科社会服务

病理生理学学科属于基础医学学科,研究成果多为基础或理论性成果,学科积极推进团队科学研究成果进行转化,积极推进专利申报等工作。同时,学科成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如申请江苏省病理生理学会、中国卒中学会等学术任职,参与《NeuralRegeneration Research》《徐州医科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编辑/审稿工作等。

8.招生就业

十年来,病理生理学学科累计培养12名毕业生。我校病理生理学专业毕业生在高等院校、高等级医院从事临床或科研工作,如上海长征医院,山东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徐州医科大学等,就业率达100%,体现了本专业良好的人才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