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管理 > 学位授权点 > 正文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100705)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4-25
浏览:

1.学科点历史回顾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学科201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药学学科作为江苏省优势学科——医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学生物学获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学科拥有系列的实验仪器及前沿技术,为研究生学习、科研提供了广阔厚实的实验研究平台。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与药物分析、药理学等药学其他二级学科紧密结合,在我校新药研究与开发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我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是药学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目前该学科有3个主要研究方向,分别为:(1)生化药物研发及相关技术的研究,(2)微生态制剂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机制及应用研究,(3)生物药物分析与成药性研究研究。尤其在生化药物研发及相关技术、生物药物分析与成药性研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与研究经验,并有系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在科学研究上处于国内同行领先水平。

3.学科带头人及团队介绍

【学科带头人】

齐素华,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博士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获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理学博士,2011-2012年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访问学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徐州市第三届优秀科技工作者。曾任第一届徐州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为江苏省神经学会委员、江苏省脑病学会委员、淮海科技奖专家库成员。

研究方向:长期从事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研究,主攻脑病分子机制,主要研究脑病细胞信号转导、治疗靶点以及药物筛选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部省级项目17项等。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其中在国际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Neuropathology and applied neurobiology、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等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40余篇,参编本科生教材3部。指导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18人毕业,目前指导硕士研究生9人。

【学科骨干】

李岩,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8年毕业于日本长崎大学,获药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从事天然药物化学与生药学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然药物中活性成分的化学和作用机制研究,特别是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及糖尿病肾病防治作用活性成分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1项,徐州市课题1项,参与其他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多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30余篇。

么焕开,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从事天然药物化学与生药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期间,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赴澳门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近5年主持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多项,在本专业主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生物活性物质的发现和作用机制研究,基于疾病的生物学靶标从自然界中寻找能够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肿瘤及神经保护的活性物质,借助化学和生物学方法,阐明其化学结构,揭示其体内外作用机制。

汤道权,教授,硕士生导师。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获药物分析学理学博士,2012-2013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访问学者。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普通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现任全国高等教育医学会药学分会委员、江苏省药理学会理事、江苏省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高等学校医药教育研究会理事、徐州药学会常务理事、淮海科技奖专家库成员。

研究方向:长期从事中药及体内药物分析研究,主要研究中药及其复方的配伍机理及药效物质基础、疾病生物标志物发现及临床评价。主持部省级项目5项,累计科研经费100多万元。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参编本科生教材3部。指导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已毕业35人,目前指导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2人、外籍博士研究生1人。

汤仁仙,女,教授,硕士生导师,徐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主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2002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医学院,获病原生物学硕士。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现担任江苏省免疫学常务理事和江苏省微生物学理事。一直从事病原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等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曾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研究方向:微生态制剂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机制及应用研究,长期从事HBV感染的致病机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因素的异常机制、肠道菌群与机体炎症等方面研究。主持或主要参与国家级、省级以上科研课题4项,市厅级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编本科生教材2部。目前指导硕士研究生5人。

4.学科科研情况

学科已经形成了专业方向明确、业务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人才团队。拥有丰富的师资资源,教授3人,副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人,拥有博士学位的专业教师11人。近五年在研及获得各级课题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0项和其他省市级课题4项,。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多篇。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以及“十三五”医学重点人才等。

5.学科科研平台实力

为有效满足学生基础技能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技能提升的需求,学校高度重视教学条件的建设。学科建成了省新药研发与临床药学重点实验室、省新药创制与研发工程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设备总值5000余万元,拥有质谱仪、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实时PCR扩增仪、流式细胞仪、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和特定蛋白分析仪酶标仪,超速冷冻离心机等大型仪器设备,为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方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高水平的科研平台。

6.学科人才培养情况

根据国家教指委颁布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结合微生物与生化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特点,本学科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形成了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学位论文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当前学科带教研究生课程,包括药理学实验设计与技术、药学概论、药物分析化学、医学分子生物学等。近3年,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每年招生硕士研究生4名,要求每位研究生毕业时至少发表1篇SCI论文。

7.学科社会服务

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是一个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团结协作,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团队。作为拥有众多省、市级重点临床专科重要支撑的学院,药学学科一直以先进的技术水平,优良的仪器设备,高水平的科研人员与之相协调。本学科拥有悠久的校企(院)合作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传统,始终坚持人才培养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行业企业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校企(院)合作、产学研用结合。依托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的品牌优势与示范效应,与徐州佳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进规范化、国际化的新药临床试验服务平台,建立了包括符合国内及国际质量标准的临床生物等效性试验基地(徐医附院东院)及生物分析实验室(国际GLP实验室),开展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为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提供专业化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和生物分析的医药研发服务。

8.招生就业

自2017年以来,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学科已经招生7届研究生,共培养4届毕业生。毕业生在高等级医院、国内大型医药企业、高等学校等从事新药研发工作,如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实验室、北京儿童医院实验室、齐鲁医院、江苏恩华药业、江苏万邦生化医药等,就业率达100%,体现了我校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良好的人才培养能力。

招生:欢迎药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等专业本科毕业生报考。

就业:大型医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