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管理 > 学位授权点 > 正文

临床药学(1007Z1)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4-25
浏览:

1、学科点历史回顾

临床药学是药学与临床医学的有机结合,直接面向患者,以病人为中心,研究与实践临床药物治疗,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我校临床药学专业最初形成于1997年,当时徐州医学院开始招生临床药学专业方向,该专业方向负责人印晓星教授结合专业建设目标以及自身的专业背景确立了临床药学研究方向,开始进行药物临床评价与合理使用相关研究。2013年,临床药学批准为药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正式招收临床药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2015年开始招收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专业建设的引领和推动下,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学科与科研的建设,该研究方向也已经构建了一支紧紧围绕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及疾病诊疗新技术的研究团队。

2、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临床药学学科致力于探究基因多态性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及规律,以及由此引起的药物个体差异及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个体化合理用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开展疾病发生发展中内源性物质、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过程中相关化合物的检测与分析,构建药物与化合物检测与临床合理用药的分析测试技术平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支持。

本学科坚持以药物研发与临床评价相贯通的科研理念为指导,形成了基因多态性与个体化给药、疾病生物标志物检测与临床应用、临床合理用药与药学服务等研究方向。研究内容涵盖药物临床前研究、药物临床评价及药物Ⅰ期临床试验、治疗药物监测等技术服务,并利用与徐医附院合作建设的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开展将液质联用、自动固相萃取、微透析取样等最新技术应用于药物合理应用评价的临床药师培训。

3、学科带头人及团队介绍

学科带头人介绍:印晓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新药研究与临床药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徐州医科大学药学一级学科带头人。现任江苏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药理学会新药临床前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理学2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333工程”资助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重大项目1项等多项科研项目。作为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获授权专利7项。

本学科现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主任药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11人。其中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人。

4、学科科研情况

近年来,临床药学学科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3项等在各级各类期刊上累计发表SCI收录60余篇。获淮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江苏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1项,徐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5、学科科研平台实力

临床药学实验平台是江苏省新药研究与临床药学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室配备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LC-Q/TOF-MS/MS)、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LC-QQQ-MS/MS)、高效液相色谱仪、多功能酶标仪、流式细胞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Odyssey Sa双色红外激光成像系统等一系列精密仪器。

6、学科人才培养情况

当前学科承担《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临床药学理论与实践》等课程的教学,带教学生覆盖药学、临床药学、药剂学等本科专业,覆盖临床药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硕士点。主编《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临床药理学》教材2部,承担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2项,“以药学服务为引领的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核心’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首届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7、学科社会服务

临床药学学科已形成了基因多态性与合理给药、活性物质的代谢机制与疾病发生、药物的临床评价等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且利用本实验室承担建设的徐医附院国家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基地,向国内外的医药企业、新药研发中心和医院提供药物临床前研究、药物临床评价及药物Ⅰ期临床试验、治疗药物监测等技术服务;利用与徐医附院合作建设的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开展将液质联用、自动固相萃取、微透析取样等最新技术应用于药物合理应用评价的临床药师培训。

8、招生就业

临床药学学科目前招收科学学位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报考学生为临床药学、药学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自2014年招收第一届临床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来,目前毕业的学生已达120余人,就业率100%。就业领域主要围绕药学服务工作,绝大多数在国内综合性三甲医院从事临床药师工作,少数进入大型跨国公司从事新药临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