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管理 > 学位授权点 > 正文

药学(1055)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5-06
浏览:

1.学科点历史回顾

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始于1997年在江苏省内率先开设的临床药学专业方向。学院现拥有药学、临床药学、药物制剂3个本科专业,曾先后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类。2015年,药学专业成为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2017年,继哈尔滨医科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成为全国第三家通过临床药学本科专业认证的学校。专业建设成效明显带动药学学科发展。2011年药学学科获得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获得药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包括临床药学、工业药学和社会药学三个方向)。同年,药学学科作为江苏省优势学科——医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药物治疗学、药学生物学获得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药学学科先后获评江苏省优势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连续两年上榜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并保持软科中国最好学科前30%,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获评B-等级。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2.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我校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主要包括临床药学、工业药学和社会药学三个方向。

临床药学方向以“懂医精药,能力为先”为目标,培养“具有较扎实的药学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及实践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能够从事临床合理用药、治疗药物检测、新药临床评价及临床药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服务人才”。

工业药学方向以“实践能力为基础,行业需求为牵引”为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与较强专业能力,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胜任药物技术转化、生产与技改、推广与流通及药品监管等领域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

社会药学方向培养“能够综合运用医疗用药政策与法规、现代管理学、伦理学、沟通行为学和医疗科技评估等专业技能,专门研究药事政策与社会安全关系的高层次、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

3.学科带头人及团队介绍

学科带头人:印晓星,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国家特色专业药学专业负责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主编;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临床药学专业负责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药学专业负责人;国家级一流课程临床药理学课程负责人;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现任江苏省理学2类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药理学会新药临床前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等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近五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以通讯作者发表糖尿病肾病领域系列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申请专利8项,授权4项,成功转化3项。

学科团队:根据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特点,我校实施导师负责制,逐步探索并实施“双导师制”模式。学科点现有专任教师91名,具有博士学位者84人,占总人数的92.3%;具有正高级职称者25人,占总人数的27.5%,副高级职称者38人,占总人数的41.8%;年龄在35-45岁46人,占总人数的50.5%,35岁以下31人,占总人数的34.1%。学科点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业绩突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社会服务能力的教师队伍。导师中包括江苏省特聘教授、双创计划人才、“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等一批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学术造诣较深的研究方向带头人。

本学科重视提升师资的行业化背景,先后聘请了中国药学会药物制剂专业委员会委员郑爱萍研究员、北大人民医院方翼教授、教育部药学类教指委委员南京鼓楼医院葛卫红主任药师、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金方研究员等医院药学部专家和徐州佳生公司医学研发服务处总监陈彦安、苏州康润医药总裁徐炜政,江苏恩华药业合成部部长陈亮等产业教授对研究进行指导,提升研究生的社会适应性与药学实践能力。

本学科具有国际化的师资力量,先后聘请了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James O’Donnell和徐英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药物研究中心Adriaan IJzerman教授、Merck公司EMEA地区质量管理运营副主席MarijkPubben博士和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药物研发部首席科学家Sheraz Gul博士作为荣誉教授,定期为研究生开设案例教学和药物研发技术前沿讲座,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4.学科科研情况

近5年,学科专任教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在Chemical Review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CS Nano,Biomaterials,Pain,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影响因子IF>10以上49篇,影响因子IF>5以上212篇。累计承担科研项目13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7项。授权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74项。以主编身份编写教材5部,以副主编身份编写教材8部。获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课程1门,全国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1门,江苏省高校生物学学科联盟优秀研究生课程1门,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5.学科科研平台实力

为有效满足学生基础技能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实践技能提升的需求,学校高度重视教学条件的建设。学科建有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卫计委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江苏省新药研究与临床药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糖尿病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新药创制与临床评价工程中心等研究平台,实验面积4000余平方米,设备总价值5000余万元。同时,在实践训练环节中,本学科十分重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以满足“三阶段”实践体系中职业技能实践阶段和专题化实践阶段训练的要求。依托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强大医学资源、同时不断拓展南京鼓楼医院,北大人民医院等国家卫计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开展临床药学实践训练。与台湾佳生科技顾问有限公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合组建了徐州佳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依托附属医院资质,场地与临床资源,建立了中国指标性一期临床研究中心,开展专业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和生物分析的医药研发服务。坚持校企协同共建,依托江苏恩华药业、江苏万邦医药、苏州康润医药、江苏福锌雨医药,南京济群等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校企协同创新中心,为工业药学方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高水平的药学技术转移技能训练。

6.学科人才培养情况

根据国家教指委颁布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结合药学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特点,本学科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形成了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学位论文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根据临床药学、工业药学和社会药学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和培养过程的特殊要求,除课程教学内容上的不同外,本学位授权点针对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教学、学位论文,对三个方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分别提出要求。临床药学方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要完成不少于18个月的医院药学部临床实践,包括2~4个临床科室的轮转和一个固定科室的专题化实践,采用出科考试与学位论文相结合的评定方式,学位论文可以是专题研究报告、案(病)例讨论等;工业药学和社会药学方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要完成不少于12个月的职业技能实践和专题化实践,采取实践总结报告+学位论文的能力考核方式,学位论文可以是设计方案,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和调研报告等。

7.学科社会服务

学科拥有悠久的校企(院)合作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传统,始终坚持人才培养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行业企业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校企(院)合作、产学研用结合。秉承“扎根苏北、服务地方”的初心,深耕药学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本学科在地方医科院校中率先探索出“懂医精药强用”的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培养了淮海经济区40%以上的临床药师骨干。2019年,教育部吴岩司长在徐州调研时,高度评价了本学科为“守住健康江苏北大门”所做的贡献。

学科立足于破解我国儿童用药短缺的难题,坚持走研发创新儿童药与儿童用创新剂型的特色发展方向,在以下领域获得了核心技术优势与新药研发突破:(1)与江苏联环药业、江苏福锌雨医药联合申报的“临床亟需儿童药品醋酸氟氢可的松研究开发”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总经费1254万。该项目有效地填补了国内治疗失盐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这一罕见病的药品空白,社会价值显著;(2)以我校特聘教授、三届药典委员会委员金方教授为核心的团队与钟南山院士团队深度合作,建立了吸入制剂的临床前评价技术平台,针对儿童用吸入剂开发出一套国际先进的体外评价模型,并对儿童雾化制剂的一致性评价标准向国家药监局提供了建议;(3)江苏特聘教授、省优青郭栋教授利用世界领先的药物靶点停留时间筛选技术,与上海药物所联合制备筛选出治疗儿童罕见遗传病多囊肾的候选药物,目前与复星医药合作开发这一项目。

学科充分发挥在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上形成的品牌优势,推进规范化、国际化的新药临床试验服务平台建设。采用全方位开放结合市场机制的模式,与国内领先的临床中心管理组织(SMO)立顺康达(原徐州佳生)达成战略合作,依托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优质临床资源,建立了符合国际质量标准的生物等效性试验基地、生物分析GLP实验室以及I期临床研究中心,面向国内外制药企业、新药研发机构等提供药物临床前研究、药物临床试验、生物等效性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生物样本分析等医药研发服务。在十几个治疗领域完成了超过30个新药的I-IV期临床研究项目、完成55个仿制药生物等效性研究项目、研发了超过100种药品(小分子药物与大分子药物)生物样本的分析方法。近3年该平台完成的I期临床试验数在全国名列前茅,有力地助推医药企业新药研发与一致性评价工作。该平台还与徐医附院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密切合作,为一线临床药师提供技术培训服务,开展将液质联用、自动固相萃取、微透析取样等最新技术应用于药物合理应用的技术培训,累计为省内外30余家医院的100多名临床药师提供了技术服务与培训,为国内临床药师科研水平的提升及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做出积极贡献。

学科依托江苏省新药研发与临床应用重点实验室和附属医院的临床资源,构建了“生物样本检测-医学设备研发-应用推广”三维一体全链条转化平台,研制了以纳米金、银纳米簇/卟啉/MnO2复合体系、多功能Fe3O4聚多巴胺DNA复合材料等为代表12种新型高灵敏检测探针及成像试剂,检测灵敏度提高8-16倍(在ACS Nano、Anal Chem等TOP期刊发表论文42篇,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2项)。同时,依托该平台,学科自主研发了全球首例LC-MS/MS专用自动样品前处理系统—全自动固相萃取仪以及专用固相萃取小柱,实现痕量雌性激素检测(检测限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将检测效率提高20倍。该技术获欧盟、美国和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并被中国药科大学王广基院士团队采用,进行靶细胞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检测。利用该项成果的技术优势,本学科作为牵头单位,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共建肿瘤标志物检测平台,制定了亚洲妇女肿瘤检测的新标准。同时,以该项核心技术成立了徐州脉析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获2项江苏双创人才资助),年平均临床样本检测量达1万例。

8.招生就业

近5年,学位点共培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177名,其中118名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并顺利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100%。学生在学期间专业能力发展较好,表现出了一定的职业素质,毕业生就业率97.4%,绝大多数进入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药企、科研院所等,就业去向符合应用型药学人才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