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管理 > 学位授权点 > 正文

肿瘤学(100214/105121)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4-26
浏览:

1.学科点历史回顾

肿瘤学科主要承担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进修生几个层次的教学任务,1997年成为徐州医科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也是当时江苏省唯一的肿瘤学硕士点,2013年肿瘤学专业开始博士招生。本硕士点下属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研究所,2011年获省卫生厅批准成为“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研究所”,前身成立于1991年的徐州医学院肿瘤防治研究所,隶属于徐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42余人,其中14余人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120余人,并逐年都在递增,为徐淮地区培养和输送了一批高质量的肿瘤学专业人才。

2.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经过十余年建设,本硕士点下属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研究所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家以免疫细胞治疗、溶瘤病毒治疗、靶向治疗为主攻方向,集技术研发、科技服务和临床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创新机构。

在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技术研发方向,研究所于2012年申请并获得全国首个CAR-T细胞授权专利(ZL201210375577.1)。2016年在国际上率先注册2项人源化CD19、CD22 CAR-T临床试验,占当时全球注册总数一半(Clinicaltrials.gov, 2016.11.20),被Nature Rev Clin Oncol报道。同年完成国内首例人源化CAR-T治疗白血病临床试验,12名受试者完全缓解率(CR)100%。研究所目前作为主办单位在美国NIH注册并完成肿瘤免疫细胞治疗临床试验17项;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备案CAR-T临床试验27项,数量位居全国首位;目前已完成临床试验500余例,总体有效率81%,部分结果在国际顶尖期刊J Clin Oncol、The Lancet Haematol、Leukemia发表,被CCTV、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

在溶瘤病毒研究方向,2019年获得我国首个溶瘤病毒方向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目前已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病毒包装体系,获批溶瘤病毒相关专利60余项,并已为首款携带三个治疗因子的溶瘤病毒产品VT-101完成临床试验申请,预期将于2023年内开展临床试验。

在肿瘤免疫细胞治疗规范化研究方向,2013年10月,针对肿瘤免疫细胞治疗技术在国内尚无相关规范标准的问题,研究所启动美国AABB(全球先进输血和细胞治疗技术联盟)国际认证,并于2016和2018年两次通过,是全球首家通过此项认证的单位,体现出国际最高水平。

3.学科带头人及团队介绍

郑骏年,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导、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现任徐州医科大学校长、肿瘤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肿瘤生物治疗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江苏省细胞治疗药物产业创新中心主任、江苏省“科教强卫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江苏省细胞治疗药物产业创新中心主任。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突贡专家、江苏省优秀医学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兼任江苏省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洽疗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理事等。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2437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省部级课题13项;免疫细胞治疗肿瘤研究连续3次获得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项目(200万元/项)。牵头建立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协同中心,获连续11年滚动资助(1000万元/年)。主持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二等和三等奖各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和三等奖5项。在Ann Oncol、J Clin Oncol、Immunity、Lancet Haematol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49篇,最高 IF 51.769。获得国际PCT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1项,其中获评“江苏省百优专利”2项。牵头肿瘤免疫细胞治疗项目于2016和2018年两次通过美国AABB(全球先进输血和细胞治疗技术联盟)国际认证;在美国NIH注册并完成临床试验23项,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备案CAR-T临床试验27项,已完成患者治疗500余例,总体有效率81%,被CCTV、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

本硕士点现有科研人员79人,实验技术人员28人,管理人员13人;其中科研人员包括海外特聘教授8人、教授15人、副教授14人,博导16人、硕导13人;共计博士学历拥有者79人、海外经历拥有者38人;累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次、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次、国家海外优青2人次、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次、省双创人才7人次、省双创博士10人次、省特聘教授10人次、省特聘医学专家16人次、省杰青1人次、省优青1人次、省“333工程”各层次人才11人次、省“青蓝工程”各层次人才14人次、省“科教强卫工程”各层次人才8人次、省“六大人才高峰”11人次;已获批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1个,包括省人才攻关联合体1个、省“双创”团队3个,省卫生创新团队2个,省“科教兴卫”医学创新团队2个和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3个。

4.学科科研情况

本硕士点近年牵头“溶瘤病毒”项目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1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9项、部省级课题78项、市厅级课题60项、企业横向课题9项,“全人源嵌合抗原受体修饰T细胞(CAR-T)细胞治疗肿瘤关键技术”项目入选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高技术发展重点项目计划(2018-2020)》(全省百项,总投资2000亿元),累计获批经费2.97亿元;获得包括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1项,市厅级奖励17项;获得国际PCT发明专利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7项,授权43项,其中2项获评“江苏省百优专利”;在Ann Oncol(IF:51.769)、J Clin Oncol(IF:50.717)、Immunity(IF:43.474)、Mol Cancer(IF:41.444)、Lancet Haematol(IF:30.153)等期刊发表SCI论文400余篇。

5.学科科研平台实力

本硕士点下属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研究所,于2022年获批国家教育部“肿瘤生物治疗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科信厅函[2022] 4号);2016年获批国家发改委“肿瘤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发改高技[2016] 2203号)。此外研究所拥有江苏省在肿瘤生物治疗领域建设的全部12个省级创新平台,暨研究所、协同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产业学院、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公共服务中心、医学创新中心、转化医学中心、区域细胞制备中心。其中2014年获批的肿瘤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是联合国内外20余家高校院所、医疗机构和生物医药企业共建,在2016、2020年两轮绩效评估中均获评A等,累计获得省拨经费1.1亿元。此外在2022年12月,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细胞治疗药物研究所”正式揭牌,是长三角国创中心面向一市三省设立的唯一细胞治疗药物研究所,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徐州经开区、徐州医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肿瘤所科学家团队共建,是以突破细胞治疗产业发展瓶颈为核心,聚焦攻关共性关键技术,打造集研发、临床应用、产业转化、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细胞治疗药物产业化平台。

本硕士点下辖徐医附院肿瘤中心,开放床位600余张,设有肿瘤内科、肿瘤放射治疗科、肿瘤生物治疗科、肿瘤外科、肿瘤微创介入治疗科、立体定向科、中西医结合治疗科、肿瘤学实验室共8个科室,其中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肿瘤科、放疗科),并于2016年获批省卫健委“科教强卫工程”医学重点学科。

本硕士点现有科研场所面积1.4万平方米,包括研发实验室6760平方米,GMP免疫细胞制备车间1960平方米,P2级病毒实验室100平方米,SPF级实验动物中心1000平方米,公共仪器测试中心1840平方米,上下游产业孵育中心1950平方米等;现有仪器设备总值8000万元,包括小动物PET-CT、3D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小动物X射线辐照仪、激光共聚焦成像系统、多光谱高通量免疫组化扫描系统、3D微流体类器官模拟系统、细胞成像多功能检测系统、蛋白纯化系统、超滤浓缩系统、五激光流式细胞仪、高通量微毛细管流式细胞仪、流式细胞分选仪、细胞代谢实时检测仪、数字PCR仪、磁珠分选仪、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仪等。

6.学科人才培养情况

本硕士点团队依托肿瘤生物治疗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培养博士研究生36人,硕士研究生263人。指导研究生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3篇,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40项。主编国内首部CAR-T治疗学教材《CAR-T细胞免疫治疗学》 ,为医疗行业培养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

7.学科社会服务

本硕士点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技术研发和临床研究;注册开展国际、国内临床试验37项,全国最多;治疗患者近500例,数量国内领先,总有效率80.67%,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球首个CAR-T项目通过AABB国际认证。研发的双靶点BCMA、CD19人源化CAR-T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较美国同类产品提升近1倍;治愈巴基斯坦高级官员安朱姆,被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等多家媒体报道。近三年在J Clin Oncol、Lancet Haematol、Sci Transl Med、Leukemia等世界一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2018年1月,研究所与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协议,投资1.5亿元共建1.2万平方米“淮海经济区免疫细胞治疗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预计2020年完全投入使用,将为苏北乃至淮海经济区的医药高科技产业集群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8.招生就业

自本学位点成立以来,毕业生在高等级医院、国内大型医药企业、高等学校等从事研发工作,就业率达100%,体现了肿瘤学专业良好的人才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