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科管理 > 学位授权点 > 正文

免疫学(100102/ 077802 )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4-25
浏览:

1.学科点历史回顾

徐州医科大学免疫学学科,是江苏省第一期和第二期优势学科的重要支撑学科。2012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2022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组建了横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三个一级学科的感染与免疫实验室,并先后被评为校级及市级重点实验室,2016年获批江苏省免疫与代谢重点实验室。学科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2022年6月获批江苏省免疫与代谢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联合国际高水平实验室、研究中心进行学术前沿领域讨论和课题合作研究。

2.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注重基础医学、生物学、临床医学与药学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已凝练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微生态与免疫代谢调控、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调控、肿瘤与免疫代谢调控。特别在微生态与免疫代谢调控方面的研究中,华支睾吸虫致病的免疫病理机制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部分研究成果居国际前沿水平。

3.学科带头人及团队介绍

学科带头人介绍:刘晓梅,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徐州医科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担任中国神经科学会胶质细胞分会委员、江苏省免疫学会理事及江苏省微免学会委员,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Cellular and Molecular Neurobiology等杂志审稿专家。主要从事多发性硬化及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与自身免疫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包括发表在GLIA、JNeuroinflammation、J Biol chem.和J Pathol.期刊。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徐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以主要参与者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淮海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江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在星形胶质细胞与多发性硬化发生机制的研究上,主持国家级、省、市厅级科研课题8项。

本学科现有人员43人,教授14人,占32.5%;副教授16人,占37.2%;讲师9人,占20.9%。博士33人,占76.7%。博士研究生导师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4人。其中,江苏特聘教授6人,海外高层次中青年博士6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次,省“双创”人才、省“双创”团队成员、省“双创”博士、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和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获得者22人次,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2人。

4.学科科研情况

本学科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30余项;其中,国家“十二五”课题(子课题)1项、国家“973”课题(子课题)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5项;团队成员参与完成欧盟项目2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奖4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项。

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80余篇,其中在PNAS、Microbiome、HEPATOLOGY、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Theranostics、Obesity Review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90余篇,主编专著5部、教材8部,其中《华支睾吸虫的生物学和华支睾吸虫病防治》作为研究人员必读参考教材。

5.学科科研平台实力

依托的免疫与代谢实验室为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面积3000平方米,拥有免疫分子平台、流式细胞分析及分选平台、抗体工程平台、分子生物学平台、细胞培养平台、蛋白质组学平台、代谢组学平台、病理形态学平台、细菌培养与分离平台、P2实验室研究平台等10个技术平台。仪器设备总值2500余万元,包括流式细胞仪、MACS磁珠分选系统、全自动免疫组化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AKATA蛋白纯化仪、膜片钳系统、超薄切片机、组织包埋机、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透射式电子显微镜等大型仪器36件。为各类相关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平台,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6.学科人才培养情况

本学科注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了研究生带教制度、研究生进出实验室制度,研究生“三助”管理制度,研究生定期考核制度等,积极为学生从事科研训练提供良好的环境;鼓励研究生申报各类各级别课题;多渠道、全方位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和学术创新能力。学科多名硕士毕业生考取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博士研究生;博士毕业生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等国外高水平科研平台交流学习。

加强研究生指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一方面从国外吸引优秀留学人员回国担任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另一方面持续推进在校教师的培养、提升计划。加强交流与合作,建立开放的研究生培养体系,积极推进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计划,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培并举”努力使研究生教育接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组织研究生指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参加到国内外知名院所学习、进修,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努力打造高水平的学术团队。

目前学科还承担了临床医学、麻醉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生物学、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检验学等26个本科专业及相关硕士和博士专业的《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覆盖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博士点、硕士点,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

7.学科社会服务

学科开展了大量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一系列成绩:开展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普查与防治工作,在国内首例O157:H7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防控、首次肝炎TT病毒诊断等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中发挥关键作用;是苏北地区唯一定点寄生虫病筛查与诊疗中心。开展了自身免疫病的检测工作,为徐州及周边地区提供临床诊断服务;开展了送医下乡活动,帮扶乡镇医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积极与徐州及周边地区相关单位和机构进行交流,推进科学普及。近三年,本实验室多次承办了国家级和省级的学术会议、高峰论坛,是区域内学术交流的中心,推动行业学术交流,提升学科影响。

8. 招生就业

近三年来,招收硕士研究生26人。毕业硕士研究生18人。2022年获批免疫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毕业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省内外乃至国内外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