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科点历史回顾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下重要的二级学科,学科始建于2008年,2011年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2013年开始招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学位)。2019年开始招收公共卫生专业硕士(MPH)(专业学位)。本学科拥有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奉献精神的研究团队、设备精良好的研究平台,为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软硬件条件。
2.学科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坚持以国家、社会和地区的重大需求为导向,针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紧跟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和发展趋势,结合本学科的特色、优势和自身实力,以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为主线,整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重视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验室研究与人群研究相结合,将医学和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应用到本学科的研究领域,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开展环境相关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可以为针对性地开展疾病防控提供有价值的基础资料,从而有效地降低疾病发生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通过多年实践,不断凝练学科方向,形成三个稳定的学科方向,包括:(1)环境因素致生殖发育毒性研究;(2)职业有害因素与健康;(3)环境与肿瘤,构成基础、临床和预防三位一体的新型科研体制构架,打造了环境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和预防、控制、治疗相结合的科研思路和模式,实现了从基础到临床和预防的多学科交叉融合。
3.学科带头人及团队介绍
学科负责人简介:李静,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徐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学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全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安全评价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毒理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环境与胎盘发育,重点对环境致异常出生体重的胎盘表观遗传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2019.12-2020.12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药学院从事环境因素致胎盘毒性研究。承担《预防医学》、《Hygiene》、《卫生学》、《卫生毒理学》等教学工作。获得2022年度徐州医科大学教案讲稿比赛一等奖。获得2022年度徐州医科大学留学生本科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入选2022年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在2022年度徐州医科大学留学生教案讲稿比赛二等奖。获得2017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2018江苏省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作品大赛多媒体课件一等奖;2018徐州医科大学优秀教案与讲稿评选一等奖;2018徐州医科大学第四届教师全英文讲课比赛二等奖。2018年度徐州医科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优秀奖。2006年以来,一直从事环境毒理学专业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目前研究方向为异常出生体重的胎盘表观遗传机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1项,已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
本学科团队成员主要由不同学科背景的中青年骨干组成,拥有良好的科研素质和扎实的工作基础、极大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形成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科梯队,在本学科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均有较强的优势。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博士生导师2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2人次,江苏省青蓝工程骨干教师1人, 江苏省高校“双创博士”2名,徐州市第二届青年科技奖1项,第三届徐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徐州市师德模范1人。
4.学科科研情况
本学科近五年获各级课题二十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5项,中国博士后基金5项,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1名,江苏省高校“双创博士”2名,徐医大优秀人才科研项目,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基金,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课题、院科研和教学课题多项。先后发表SCI论文6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及教学论文15篇。
5.学科科研平台实力
徐州医科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拥有麻醉学、生物化学、神经生物学、肿瘤学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及国际实验动物评估和认可委员会AAALAC认证的动物中心,拥有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免疫学检测、组织病理学和动物模型等技术平台,平台现拥有二代基因测序仪、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全自动高内涵细胞分析系统、超高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等大型仪器设备。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余项,拥有电子显微镜平台、形态学平台、细胞生物学平台、分子生物学平台、小动物行为学平台;徕卡冰冻切片机、全自动组织包埋机、正/倒置荧光显微镜、实时荧光定量 PCR仪、全波长酶标仪、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奥德赛蛋白荧光检测仪、细胞培养和三气培养箱等仪器设备以及功能齐备的动物行为学观察室等,斑马鱼培养室等,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6.学科人才培养情况
当前学科带教《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卫生毒理学》、《Hygiene》课程,带教本科生覆盖临床医学、麻醉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护理学、预防医学等本科专业。截至目前共培养13届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23名硕士研究生,目前在研研究生12名。
7.学科社会服务
学科坚持面向社会需求,建立了教学、科研、服务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学改革和研究。突出科学研究为教学支撑和服务,创新科研思路,带动学科教学发展。在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科技服务,为徐淮地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与徐州市疾病控制中心、徐州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社会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有广泛的合作。
8.招生就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环保与健康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对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工作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在预防医学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显突出,因而对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高级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本学科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该方向毕业的研究生主要在高等医学院校、研究机构、市级以上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职业病防治院从事预防医学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就业率达100%,体现了我校劳动与环境卫生学专业良好的人才培养能力。